张付玲|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下高职学生“慢就业”现象解读及应对策

2025-04-25

摘 要:受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高职学生中出现了“慢就业”现象,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出发,分析高职学生延迟就业的成因及影响,提出优化教育体系、完善就业服务、强化政策引导等策略,旨在平衡学生个体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

刘 玲|ChatGPT虚假新闻产生机制、危害及应对策略

2025-04-21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生态也在发生改变。ChatGPT在为新闻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传播虚假新闻信息的风险。本文基于新闻传播学视角,聚焦ChatGPT新闻写作中虚假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现象,结合相关报道和案例,总结ChatGPT虚假新闻的特点,探讨其产生机制、带来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旨在为网络虚假新闻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孟 柯|“全国报纸中最好的一个”——毛泽东高度评价《新中华报

2025-04-15

摘 要:《新中华报》是延安时期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之一,承担着为党发声的重要使命。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抗战大局服务,得到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广泛赞誉。毛泽东称其为“全国报纸中最好的一个”。本文分析总结了《新中华报》在办报过程中坚守党性原则、人民立场及大局意识等历史经验,旨在为我们今天如何办好党报党刊、如何面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挑战提供参考。

叶琼微|图书固定价格制度的利弊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法国

2025-04-10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关于图书固定价格制度的讨论持续升温。本文在全面梳理图书固定价格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推动我国图书价格立法的具体建议,包括做好前期调研、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出台配套措施等,旨在促进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孙祥愉 李芃茜|概念隐喻视域下新媒体语篇新闻标题探析——以2

2025-04-08

摘 要: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概念隐喻作为认知工具,在新闻标题中被广泛运用。本文以2022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标题为语料,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究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考查分析新闻标题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归纳新闻标题运用隐喻对新闻传播产生的作用,总结出隐喻的使用有助于简化读者认知过程,提高传播效率;发挥文化纽带作用,引发情感共鸣;增强表达的新颖性,提升新闻的趣味性。

钱乐悠|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2025-04-01

摘要:在互联网的加持下,网红文化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其内涵也对大学生的就业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呈现出功利主义倾向、物质化和价值观偏颇等就业乱象。为了纠正网红文化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消极影响,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旨在多方共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史涌涛|新媒体语境下传统主流媒体的短视频传播研究——以《人民

2025-03-25

摘 要:随着新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影响力持续提高。但是,它在迎来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息碎片化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人民日报》抖音号需牢牢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突出新闻特色、加强视频艺术效果,优化短视频传播结构,从而强化短视频传播效果,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张蕾蕾|智能媒体时代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现状与脱困路径研究

2025-03-25

摘 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是,这场技术革新却让老年群体遭遇了数字鸿沟,不仅影响老年群体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更影响其与社会的交流互动。本文分析了智能媒体时代我国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的现状,探讨了老年群体遭遇数字鸿沟的成因,研究了智能社会老年群体数字困境的解决路径,旨在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助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包容型社会。

张亚东|浅谈新闻报道如何赢得受众认可

2025-03-18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融合工作的深入推进,新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提高报道质量、赢得受众认可,进而提升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是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立场定题、群众视角选题、采访实际引题”三个方面阐述了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大势、紧跟形势、改进工作、提升水平,旨在为新闻工作者提高报道质量,增强新闻传播力提供建议。

汤俪瑾 胡彤彤|算法推荐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分析

2025-03-14

摘 要:第四次工业革命建构了一个全新的弱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推荐作为新兴技术,引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本文基于算法推荐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的内在契合性,探讨新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旨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王晓山|短视频新闻生产的维度分析及传播策略

2025-03-11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消费新闻信息的方式逐渐改变,短视频以其直观、易消费的特点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本文总结了短视频新闻的特点与意义,从多个维度对短视频新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高质量的内容创作、先进的技术运用、专业化的制作团队、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以及合理的法律伦理指导是保证短视频新闻质量的关键,并基于此提出了有效的传播策略,旨在促进短视频新闻可持续发展。

谢倩玮 杨茹元 卢梦思|皮克斯动画片二元对立叙事探究

2025-02-27

摘 要:著名动画电影公司皮克斯以其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精湛的制作技术,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观众对动画电影的认知,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对皮克斯动画中运用的二元对立叙事模式进行了分析,从视觉、动作、场景、音乐、主题叙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归纳,探索其成功的规律,旨在为从业者提供经验借鉴。

张小荫|优质作者群建设赋能期刊高质量发展

2025-02-25

摘 要:优质作者群是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出版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期刊的作者群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结合编辑出版工作实践,探讨融合出版形势下期刊优质作者群建立、培育、管理与维护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期刊打造适应新出版业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作者团队,多渠道补充、积累和优化作者资源提出建议。

李萍|提高编辑加工质量,打造精品图书——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2025-02-14

摘 要:精品图书的出版质量不仅取决于书稿的内容质量,还取决于编辑加工的质量。编辑加工是审稿工作的延续与深化,是图书出版流程中最具操作性的一个环节,通常由责任编辑承担。这一环节主要涉及对书稿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全面、认真、细致的审核和润饰提高,以提升其整体质量。本文以西安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西安城墙遗产保护与研究丛书”为例,基于编辑出版实践,深入分析编辑加工的原则、步骤和要点,旨在为打造精品图书提供有效参考。

郑 佳|参与式观念下的数字博物馆叙事特征分析

2025-02-13

摘 要:近年来,随着3D建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数字博物馆逐渐成为发挥教育与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资源平台。本文基于“参与文化”理论,以谷歌文化艺术、数字故宫为例,分析参与式观念下数字博物馆叙事所具备的非线性、交互式、游戏化等特征,提出要借助这些特征吸引受众参与到数字博物馆叙事文本、叙事体验以及叙事意义的建构中来,从而使他们成为数字博物馆叙事的多元主体之一,促进未来数字博物馆叙事的现实转化和深度发展。

邱 婷 马 旭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

2025-02-06

摘 要: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群体, 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力量。 充分发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对于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促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概述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从服务意 识、 服务能力、 服务渠道、 服务机制四个方面, 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对推 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更高质量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任林洋|高校加强师范生廉洁教育的价值指向与路径探索

2025-01-22

摘 要:师范生廉洁教育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师范生的健康成长、师德建设与培养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师范生廉洁教育实践,提出要从系统梳理廉洁知识体系、强化情感体验和意志磨练、深入发挥德育环境塑造作用以及上好教师职业生涯课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廉洁教育水平,达成廉洁教育目标,助力师范生培养取得更高质效。

梁文锐 文俊豪 吴沛阳|基于国内外文献对银发网红崛起、影响与

2025-01-14

摘 要:目前,国内外关于银发网红崛起、影响与发展的文献综述研究相对较少。对此,本文借助关键词检索和定性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41篇银发网红主要文献进行了研究,指出银发网红崛起的时间轨迹及其产生的影响、银发网红研究领域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以及银发网红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要从社会发展视角出发,辩证性思考以及研究银发网红的粉丝受众,旨在帮助学界与业界更清晰地梳理和了解银发网红的定义、影响力及其粉丝群体,并探讨银发网红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

张 淼|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策略探析

2025-01-10

摘 要:融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为广播电视媒体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为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必须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总结了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点,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创新发展策略,旨在为广播电视媒体长远发展提供思路。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新闻采编

白 秋|媒体融合视域下图书出版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5-01-07

摘 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提升、范围得到扩大,更多读者倾向线上阅读书籍,在很大程度上对纸质图书出版工作带来挑战。本文在探讨融媒体视域下图书出版创新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图书出版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发展策略,即优化图书出版的内容质量、完善图书出版的形式、健全融合发展机制以及提升图书编辑的职业能力,旨在为图书出版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武勇超 韩棚格 张小卫|抢抓微短剧发展新机遇 打造网络视听

2025-01-03

按照陕西省委部署要求,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光带领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就如何抢抓微短剧发展机遇,推动陕西省微短剧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文无传媒、九垚影视、星光映美、西影集团等10多家微短剧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专家学者和部分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形成此调研报告。

程 薇|以史为鉴:中华文化特色下口语传播学发展模式探索

2024-12-24

摘 要:新媒体时代,建设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口语传播学科,培育全能口语传播人才,是时代发展的新命题。然而,当前的口语传播学科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境,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待完善,学科体系亟待突破和创新。本文基于对口语传播学科历史发展的梳理,分析了当前口语传播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口语传播学科发展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口语传播学发展体系提供思路。

吴恩东|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助力主流媒体的发展路径

2024-12-20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凭借独特的吸引力和传播形式,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新媒体市场环境视角,研究短视频助力主流媒体发展的优势,提出要围绕目标受众的需求,从品牌打造、内容产量、内容品质、平台运营、创作理念等方面优化主流媒体的发展。

徐 霁|电影《流浪地球2》的技术美学与制作理念探析

2024-12-17

摘 要:《流浪地球2》在科技特效和演员表演方面有着相当高的水准,在特效方面中充满了震撼的场景,从地球内部到外太空,画面效果极为逼真,呈现出超前的视觉享受,打造出若隐若现的科幻美学,丰富了航天科学与未来技术元素。本文在研究此片技术美感的基础上,对其壮观的视听元素实现作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科幻电影的技术美学模式及制作理念,旨在为积极探索现代AI技术与电影创作的交互融合提供借鉴。

张雨|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2024-12-10

摘 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是时代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本文从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深入探讨加强我国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旨在为设计人才的成长进步打好坚实基础。

邓佳妮|电子游戏中青少年的互动行为与身份认同研究——以《哈利

2024-12-05

摘 要:电子游戏能够为玩家提供一个消解孤独、排解压力、寻求自我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空间。本文从拟剧理论、符号互动论视角出发,对IP游戏《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进行研究发现,青少年玩家能够通过创建和培养虚拟角色的行为来塑造自我认同,提出可以利用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记忆来改变该群体的认同,旨在为今后的青少年电子游戏研究提供新视角。

王婷丁 原杰|新时代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提升探析

2024-12-03

摘 要:新时代提升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新时代图书编辑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六个方面:守正创新的能力、融合出版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较强的策划能力以及出色的组织能力,认为图书编辑应形成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更好地传播知识和文化,为新时代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韩双喜 |数字化背景下纪实新闻的创新与传播策略研究

2024-11-29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数字化背景下,纪实新闻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有效的创新与传播,成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化视角,研究纪实新闻的创新与传播策略,发现在内容创新方面,通过选题、报道角度和叙事方式的创新,纪实新闻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字化时代受众的需求;在形式创新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多媒体元素的融入以及交互式报道的实现,都为纪实新闻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苑一帆|梨园在云端:网络游戏对戏曲文化的传播实践

2024-11-26

摘 要:目前,我国已有许多游戏将戏曲作为叙事窗口,并采取符号化、系统化、景观化的表达方式,为戏曲文化乃至中国式美学在数媒时代的呈现提供了参考。本文分析了网络游戏的内容创新,为戏曲的发展与传承提供新路径,旨在说明网络游戏能够消弭戏曲认知偏差,唤醒受众的集体记忆,提升其文化认同感。

刘晓飞 吴 强|高校校际合作线上教学实践探究——以辽宁地方史

2024-11-21

摘 要:辽宁地方历史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但是,高校的辽宁地方史课程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随着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打破地域性与差异性、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是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以辽宁地方史教学为例,阐述辽宁史校际合作线上教学的动因,分析了辽宁师范大学与渤海大学合作开设的《辽宁史》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并结合教育改革需求对辽宁地方史线上校际合作教学给出具体的实践建议,是推行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公共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积极尝试,为校际线上教学提供了借鉴。

取消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会员